王成章教授研究团队培育的富硒紫花苜蓿种子
●目前,我国粮食安全的真正压力来自饲料用粮。
●利用瘤胃,草食家畜对牧草的消化率可达50%~90%。
●在中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和小麦玉米,前者的效益比后两者每亩高800~900元。
河南日报(农村版)记者 丁先翠报道
“牧草是天然的优质饲料,在西方有着‘绿色黄金’之美誉。”一提起牧草,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王成章教授就赞不绝口。
一亩牧草两亩粮
实验室测算,紫花苜蓿的干草粗蛋白质含量在20%左右,是玉米的2~3倍,赖氨酸含量是玉米的4~5倍,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、磷等微量元素;冬牧70黑麦草的鲜草蛋白质含量达15%,亩蛋白质含量相当于小麦的2倍。王成章教授说:“单从提供粗蛋白质的角度来说,种植一亩牧草至少相当于种植两亩粮食。”
数据显示,我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%,占粮食总消耗量的1/3以上,饲料粮用量正在逼近口粮消费量。王成章教授自豪地宣称: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,尽管我们没有在粮食生产第一线,但我们利用牧草代替饲料粮,不就意味着节约了口粮、保障了粮食安全?其实,种植牧草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,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(如美国)都非常重视牧草产业发展的原因。”
“首先,人工牧草的经济效益明显。”王成章教授说。如果出售干草,以种植紫花苜蓿为例,亩均产干草1.5吨,目前国内市场价格每吨1600~1700元,扣除成本,亩纯收入可达1600~1800元,是种粮收入的两倍多。如果种草养畜,以我省西部山区干旱贫瘠土壤为例,种植1亩紫花苜蓿,配合当地其他粗饲料,加少许精料,可满足3只小尾寒羊的饲草需要量,年可收入1500~2000元,比种植小麦要高出数倍。而且,牧草是多年生植物,省工、省种、易收,生产成本低。
种草保护生态环境
“种植牧草不仅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,还可以保护环境,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,因为牧草具有很强的固土、涵养水分和培肥地力的作用。”王成章教授介绍,在冬闲田种植冬牧70黑麦草,一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7.1%,速效氮、磷、钾含量分别增加11%、23.5%、57.2%,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38%,对后作早稻的分蘖、株高、穗长、千粒重和产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。在黄淮地区冬闲田种草,覆盖地表可减少水土流失,春季不起风沙。
“种植苜蓿等豆科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,就是可以预防蝗灾。”王成章教授说,具体的原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,但对于我国近些年来有加重暴发趋势的蝗灾,种植牧草无疑是不错的选择。
种植牧草前景诱人
从国内市场看,我国现有4亿多头草食家畜,年需牧草1亿吨以上,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仅有几十万吨,缺口很大。
从国外市场看,紫花苜蓿等商品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,年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,其中亚洲地区600万~700万吨。目前,日、韩、东南亚地区主要从美国、加拿大进口牧草,跨洋运输,费用昂贵,到岸价格每吨高达350美元。我省对日、韩、东南亚国家出口运输便利,发展牧草业将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王成章教授分析,发展牧草业,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,因此,各地都可因地制宜适当发展。
有需求才有发展前景。种植牧草有市场大需求,更是家畜最基本的需求。资料显示,目前牛的代谢能中有85%由粗饲料提供,羊的代谢能中有94%由粗饲料提供。“草是草食家畜的当家口粮,草食家畜利用瘤胃这个天然发酵罐,对粗饲料的消化率可达50%~90%。因而,能够利用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牧草资源,将它们转变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奶、肉、毛、皮等绿色动物产品,使得光、热、水、地等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,比用纯粮生产的猪肉和禽肉有更大利用资源的潜能。”王成章教授指出。
种草技术有保障
为解决牧草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,农业部、财政部建设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,王成章教授带领河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团队,承担了该体系中的牧草转化岗位任务。在团队的技术指导下,目前,我省已发展500~1000亩规模草地5.2万余亩,1000亩以上规模草地9.8万亩,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区和浅山丘陵区规模种草、农区林草间作、果草间作、草田间作套种的种草区域格局。全省共建秸草加工企业29家,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。草捆、草块、草颗粒、草粉等产品应运而生,不但为我省牛羊养殖场提供部分优质饲草,而且成为上海、江苏、广东等畜牧生产企业重要的饲草饲料调剂基地。
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大政策下,各地都实施了一系列草原保护性工程项目。对于种植牧草,虽然国家没有像小麦、玉米那样具体的补贴政策,但多数地区均制定了牧草补贴标准,如我省对连片种草1000亩以上的给予草种补贴。另外,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实行了财政扶持补贴政策,焦作市财政拨专款购买牧草种子,免费供应牧草种植户等;洛阳市规划实施了“十乡一带”牧草生产基地,近3年市里每年拿出1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草业发展;中牟县规定以乡镇为单位,连片种植牧草在5000亩、1000亩以上的,分别奖励现金2万元、1万元。
谈到我省草业生产的模式,王成章教授介绍说:“有产业化公司,如苜蓿产业化基地。河南合博草业有限公司和郑州黄河草业有限公司现已种植近5000亩紫花苜蓿,进行机械化、现代化的草品生产。也有草畜结合的‘公司+农户’经营模式。比如中荷奶业培训示范中心,集1500亩苜蓿种植和1000头奶牛饲养于一体,每头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斤,且牛奶有高的乳蛋白和乳脂率。新乡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秸草加工,全市秸草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家,年生产10万吨。还有‘政府组织+公司+农户’的合作社模式。这些都是前车之鉴,对想要发展牧草的农民或合作社都是极好的标杆。”